在我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,散文创作并不是我的首选。只是因为我在所钟爱的国学中徜徉时,总会有些感悟引起生命的悸动,如同心海,总有风兴起、云掠过,投下或明或暗的影子,把这些影子摄入笔端使其定格成为一种纪念和记载,生命的痕迹便保留了下来。
文字写多了,也就缀成句,摞成段,变成文章,最后又汇为文集。回头再看,我的每一个文字取决于国学,最终又回到国学。国学使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谦虚、豁达、坦然和乐观。正如《老子》所说:“不自矜,故长。不自见,故明。不自是,故彰。不自我,故有功。”
国学之美,对我来说,不是空谷回音,虚无飘渺。我看到古之高士或谈经论道、或抚琴待友、或独钓寒江、或煮茶斟酒,其情怀与我有共矣;我还看到山水之间楼台、渔舟、古寺、草木相映成趣,古意盎然,隐隐有穿越之感。而躲在文字背后的意境,如美酒在喉,难以言说,又无处不在。于是,叙述汉字源流,解析字里乾坤,便成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,或许这与我醉心篆字、篆书有关吧。
我读《诗经》、读《道德经》、读《论语》、读《唐诗宋词》、读……不是因其博大精深,包罗万象,也不是因其韵味天成,诗意悠然,而是一种喜欢,一种纯粹的喜欢。从单纯的心性感受层面上讲,这本《文集》只是我尽了心力的读书笔记。文章写法也不按传统章法行事,文体并不固定,或记叙,或议论,或考证,其间融入我之所感所悟,所以天马行空自由放浪,笔走龙蛇任意挥洒。
“心如大海,容纳百川”,这本是我的为人处世态度。之所以把“心如大海,容纳百川”定为我这本文集的副标题,只因为数十年以来,在不知不觉中,我笔下的文字始终没有离开我的初衷,从题材和风格上无不体现了坦然、宁静、向善的特点。在创作中,我努力让感情自然流露,让每一个看过我文字的人获享一份自然恬静。
书,终究是文字的集结地,这是文字生生不息的奥秘。这一次文字集结历经18年,是我数十年隐居以后的一个成果,同时也是给我70岁生命的纪念。对于能够翻开这本书的阅读者,如果你开始阅读,并且在心头泛起看不见的微笑,对我这位作者来说,又是一种纯粹的喜欢。这种喜欢并不是基于你的阅读,而是基于你在孤独的阅读里获得了从我的喜欢中溢出的力量。这是一种在写作与阅读中形成的共有之力,是在喜欢的情境中体会到的令心灵愉悦的初始之力。
光阴荏苒,逝者如水。生活永远以平静姿态对待众生。尽管尘世变迁,沧海桑田,如梦幻泡影,如雾亦如电,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向前。既然如此,且随心性,触摸触摸文字,休整一番情怀,再向前行走,如何?
江南仙隐麻凡于听兰斋
2019年8月6日
本站由华籁网络提供技术支持,未经麻凡书画网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本站任何数据,否则必究!
CopyRight 2009-2012 mafanshuhu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麻凡书画网 - 艺术家麻凡作品展示官方网站